【汇德臻品第449期】香道丨 香,静心,深入灵魂。

[2022-02-11 11:55:47]    编辑人:hypmh    次浏览

 

香道文化
 香道,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......

静室一炉香,虚窗一杯茶,

再加上聆听一曲古琴。

一炷香燃而不浊,清香无垢,

似乎已经能呼吸到山野的清香了。

《梦梁录》云:

“焚香点茶、挂画插花,四般閒事,不适累家。” 

\

\

  闻自性心香,弃贪嗔痴慢疑,谓之香道。

  香于凝神静气中,使身心得以颐养,以香为载体来调动灵性的香道,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完美交融的文化。

\

  焚香,于愉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,佛家禅者将焚香看做是最亲近心灵的方式,焚燃的香味触及身心,满富幽静的真实感。有相的香,可让修行人闻到自性心香,从而远离一切繁杂。

  独坐闲无事,烧香赋小诗。燃一炉香,弹琴、吟诗,是古人文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。

\

清代名画 王振朋《伯牙鼓琴图》

  现代喧闹的生活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,焚一柱香,温润生活。

  习香之人,灵性之中会多一份诗性,总想把这眼前的曼妙用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出来,这是自然的吐露。

 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作《香之十德》,列举了用香十大益处:

  感格鬼神、清净心身、能拂污秽、能觉睡眠、静中成友、尘里偷闲、多而不厌、寡而为足、久藏不朽、常用无障。

  香与禅,自古总是有丝丝缕缕的关系。

  习香之人,最能体会的便是这份禅心,也最能懂,如何宁静旁观这鼻根与这香氛所发生的那份化学反应。

\

 

\

  熏香之俗最早源于宗教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人们已经开始寻觅芳香植物,燔木升烟,以告祭天地,此谓“燎祭”。先民燃香告祭神明,企图通灵,期盼借助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。

  战国时期,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篇中有“薰以桂椒”的描述。桂、椒为香料,燃烧取香,熏香开始与最初的宗教燃香区分开来。秦汉时期,随着香炉的出现,熏香逐渐从宗教转向日常生活。把香料放入炉内焚烧,使之散发香气,又称焚香。

\

  汉魏之际,仙佛道教的兴盛也促使熏香文化自成体系。在缭绕的烟雾中,人与神佛似乎可以达到通灵,熏香也渐成社会风尚。至于六朝,熏香成为上层风雅之士的身份标签。贵族尤尚熏衣、熏褥。此时起,熏香非女子的专利。

  唐宋以来,中国艺术文化发酵成熟。在文人阶层的引领之下,琴棋书画渐为时尚,衣食住行均有讲究。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,熏香也开始发展成为一种艺术,一种生活方式。
 

\

南宋 李嵩《听阮图》

  北宋王禹偁在《黄州新建小竹楼记》有言,“公退之暇,手持《周易》一卷,焚香默坐,消遣事虑”。陆游也常在书斋中焚香静读,“官身常欠读书债,禄米不供沽酒资。剩喜今朝寂无事,焚香闲看谿诗。”自此,熏香脱离闺阁,衍变成了文人书斋之友。想是如此,他们作文时更易进入思接千载、视通万里的境地了。

  至于明清,儒道理趣盛行,修身养性更是成为文人的生活日常。香与文人审美也更加融合贴近。故在传世的文人画中,画中人随意卧坐的几案旁,总有几缕幽香。

\

 

\

  古人好尚法自然。老子一气贯之,以自然为义理。故曰,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  熏香亦取之自然,成之自然。

\
 沉香

  以香的种类论,最常见的是“沉檀龙麝”——沉香、檀香、龙涎香、麝香,其中沉香为“众香之首”。

  沉香为瑞香科常绿乔木,原产于东南亚,因成材后树心部分坚硬沉重,富含棕黑色的树脂,投入水中即沉,故名。以香味论,沉香为香中极品。点燃后气味幽然如蜜,沁人心肺,能使人产生不可名状的愉悦感。据说,屋内物品经沉香熏过,以后均不会生霉。故沉香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后便迅速取代诸香地位,成为历代主要的熏烧香种。

  蔡绦《铁围山丛谈》中说:“占城不若真腊,真腊不若海南黎洞。黎洞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,冠绝天下,谓之海南沉香,一片万钱。”——所谓“沉香一片值万钱”,盖源于此。即便今时今日,沉香依旧是香料市场上的魁首。

  从香的外形来看,可分的种类更为具杂。

  熏香,有原态香材、线香、盘香、塔香、香丸、香粉、香篆、香膏、涂香、香汤、香囊、香枕等。在这其中,又以线香最为常见。

\

线香 

 

  了解基本的分类,如何“玩”香也有三种基本分类:燃香、熏香、生闻

①燃香

  烧闻一般是使用线香、香材、或香篆,直接点燃。

\

  这种方式的出香是只有一种味道的,但是可以通过距离的不同,感受到浓淡变化,并且适用于大的空间范围使用。

  不过,由于是直接燃烧,不免产生烟气,此种表现形式不宜长时间近闻,凑的太近对敏感的鼻腔会有影响。

\


②熏香

  熏香指的是用电熏炉或碳炉,通过温度将香材的香韵逼出来的方式。

  这是唯一一种能让你感受到香韵味道变化的方式:从初香、本香、尾韵一览无余。而且它还不产生烟气,近闻舒适怡然。

\

   不过,跟烧闻比起来,它香气散播的空间范围相当有限。

 

③生闻

  生闻跟熏闻相似,都是直接品闻沉香香材纯味的方式。

\

  无需任何辅助工具,将沉香手串、挂件等直接佩戴于身,通过人体的温度与湿度,使沉香散发香气,不过气味散发得不大。

\

  得气:品香的材料,制作手法和混合香料的比例;

  品香味:甘、辛、酸、苦、咸的层次和比例;

  得神:把香升华到生活艺术中,讲究人、香、火、器、境、艺等融合为一,由香味联想到不同的物质;

  得道:利用不同的香料,创作想象空间和故事,在与香的互动中尚自然、崇幽趣、悟万物。

  闻香云,闻香韵、品香意、品余香。

  香道之妙,在于她构建出一个“清、静、和、寂”的世界。

  绵绵如皋端之息,蔼蔼如山穴之云,既卷舒而缥缈,复聚散而轮囷。

\

\

  曾有香道四句偈曰:“鼻观妙悟,心静神闲。炉烟匪是,香光庄严。”焚香虽然只是鼻观之事,然而通神明,和五脏,最能静人心神。

  最好的香气乃是我们每个人的修养品德,也就是《尚书》里说的“明德唯馨”。

\

香,就是我们的福德;

光,就是我们的智慧。

只有身心清静了,

才能够真正领悟到这一炉妙香,

而非仅仅辨炉器、香材。

 

香道文化,传承千年。

她不仅仅优雅了中国人的形象,

还涵养了中国人的灵魂,

她拥有很具体很优美的内涵。

\

中国氤氲千年的传统香学文化,

是美学极致体现。

一缕缥缈香霭,

将我们的时光清润成最美的韶华,

香,看似虚无缥缈,

实则,深入灵魂。

她启迪我们在沉淀后的人生思考,

岁月飘香,给予我们的,

不仅是风尘暗、朱颜改,

也是阅历与成熟,

更是领悟与智慧。

\

而我们收获的,

是从奔放到静雅的心思,

是从激烈到云淡风轻的情怀,

是从贫瘠到丰厚的心灵素养。

与生命相视一笑,

只觉天地澄澈,美不胜收。